近日,市人力社保局舉辦“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證書頒發暨人才合作協議簽約儀式”,為首批通過職稱評審直通車獲得教授級高工職稱的54名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頒發了職稱證書。
去年5月,本市出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端領軍人才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在中關村海淀園、亦莊園首次開展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職稱評價試點工作。按照政策規定,凡在中關村海淀園、亦莊園兩試點區域內的企業中從事工程技術研發生產,且工作業績和專業水平達到一定條件的高端人才,不受職稱、學歷和任職年限限制,不需參加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可直接申報高級工程師(教授級)職稱評審。首次試點,兩個區域共有412人申報。經考核推薦、函投評審、答辯評議、專家投票表決等程序,最終54人獲得了教授級高工職稱。
54名高端領軍人才主要分布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制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這些人選具有年輕化、學歷高、成果多、業績突出、國際化等五個方面的特點。他們平均年齡44歲,最小年齡37歲,45歲以下28人、占52%;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87%,高于常規評審的31%;1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4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獎勵,25人擔任過國家級重大項目和科技專項負責人,其中863項目負責人(課題組長)17人;均為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科技領軍人物或行業首席科學家,在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及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業績,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或跨國工作背景的占54%,外籍人員13人,占24%。
經初步協商,54人中的25人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7所在京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并現場簽署了合作協議書。他們或應聘為高校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等教研職務,或將與高校進行科研、教學項目合作,未來將推動實現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資源、教育資源和科研資源共享,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據了解,目前,本市工程技術系列現設有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教授級)四個等級,采取逐級晉升的模式。對于職稱、學歷和任現專業技術職務年限均有一定要求,并且要通過外語、計算機考試方可申報?,F行的職稱評審晉升模式和申報條件的設置,對于有多年海外留學工作經歷,具有較好的外語、計算機能力以及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取得突出業績的高端領軍人才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和不足,缺乏針對性。
近年來,隨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中關村地區集聚了大批高層次、留學歸國人員,留學歸國人員數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這部分高端人才在引領科技進步、提高創新能力和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出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高端人才個人發展的目的,企業和個人對參評職稱的需求都比較強烈,而現行的職稱評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滿足他們參評職稱的實際需要。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試點工作,就是要在現有的職稱評審框架體系基礎上,突破傳統評審模式,解決現行職稱評審機制在評價高端領軍人才方面的不適應問題,實現對高端領軍人才的科學、客觀、準確評價,滿足高端領軍人才的職稱評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