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1年中國兩岸四地294個城市中,北京的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別為香港、臺北。
據了解,城市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概念,包含城市綜合增長、經濟規模、經濟效率、發展成本、產業層次、生活質量和幸福等多個維度的綜合指數。2011年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臺北、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青島、長沙。
報告指出,過去10年影響城市競爭力的因素,正在從一般要素區位轉向人才核心要素;從基礎設施硬件要素轉向政府管理等軟件要素;人才競爭力變化率是城市競爭力綜合水平變化率提升最大的積極因素。
報告顯示,2011年綜合競爭力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北京得分為89.6分,較香港、臺北低1分多,較上海高0.7分。在人才競爭力、科技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等二級指標中,北京排在香港和臺北之前,位列全國第一。
報告認為,過去十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續。城市化問題的主要表現: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達50%,城市戶籍人口僅僅達到33%;土地過度的城市化,十年城市人口增長0.5倍,建成區面積增加了接近1倍;城市體系的偏頗,大量人口向行政級別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發展相對緩慢,小城鎮功能不完善、比較分散。
報告建議,必須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設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即: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實業發達的活力城市,多元包容的和諧城市,環境友好的生態城市,城鄉一體的田園城市,自由開放的國際城市,古今交融的文化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