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幅度還不夠大,這點兒錢哪夠在大城市生活的?”“本來勞動力成本就高,還這么大幅度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這簡直就是中小企業的噩耗。”自部分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消息一出,網絡上吐槽聲便不絕于耳,其中,尤以上述兩種觀點為主。
截至
一方面,普通勞動者抱怨最低工資標準太低,另一方面,企業主擔憂勞動力成本增高。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似乎成了“兩頭不討好”的事。
對此,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準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強制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支付給勞動者的最低工資報酬。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是要讓低端崗位勞動者有尊嚴地勞動,而不是一種漲工資的手段。在當前整體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背景下,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步伐不宜邁得過快、過大,而應該穩妥、慎重。
上調步伐不宜邁得過大,10%左右為宜
據了解,根據我國《最低工資規定》要求,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要調整一次。
“上調步伐不宜邁得過大”,因為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能夠起到水漲船高的作用,會推動中等偏低或中等崗位的薪資相應提高。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整體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近日公布的中國6月份官方PMI指數大幅下滑,終值報于50.1,低于上月0.7個百分點,跌至四個月以來最低,并徘徊在榮枯線附近。與此同時,匯豐PMI指數則連續第二個月低于50,6月份終值報于48.2,表明中小企業連續第二個月出現經濟萎縮。兩組數據均指出整體經濟活動持續低迷。
在此背景下,有輿論擔心,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會給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造成更大的勞動力成本壓力。導致企業在用人上變得更加謹慎,可能會降低對勞動力的需求,從而影響就業。
平均上調幅度有所下降
也許正是受今年不太樂觀的經濟形勢影響,與前兩年相比,今年已公布的20個省(區、市)最低工資標準的平均上調幅度已有所下降。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24個省(區、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2%;2012年有25個省(區、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對今年已公布的20個省(區、市)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幅度進行統計后發現,其平均增幅為16%,相比前兩年,平均增幅有所下降。
其中,從絕對值來看,江西由此前的870元調整至1230元,增幅超過40%。但據江西省人社廳通知,這是因為江西省統計口徑上有所變化。這一次考慮了勞動者個人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等因素。而與此前口徑一致的話,增幅應為13.6%。
除江西外,今年最低工資標準增幅超過20%的僅有甘肅和廣西,分別為22.4%和20%;增幅在10%—20%之間的省(區、市)最多,有16個;而最低的為江蘇,僅為8%。
(來源:中國勞動咨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