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偏高,最高的省份即使不再收取失業金,(失業保險基金)也能用30年?!苯眨松绮繉<易稍兾瘑T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提供的數據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居高不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課題組最近發布了《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指數報告2012》研究成果(以下簡稱報告),而褚福靈是課題組的負責人。
盡管失業險在繳費費率與基金總量上不及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也是社會保險法規定的職工必上的保險之一,按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
“通常所知的繳費比例是,單位繳納百分之二,個人繳納百分之一?!瘪腋l`告訴記者,各地費率都有差別,以北京為例,單位方面,整體的繳費費率低于國家標準,但都不會高于工資的百分之三。
雖然百分之三的失業險費率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面前不算多,但根據褚福靈的統計,全國各地區2011年的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卻不是一筆小數目。
在該書“2011年參加失業保險人數與基金收支”表格中,記者看到,在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一欄里面,各地區的結余資金普遍達到了幾十億元。其中,北京是95.2237億元、上海是107.1506億元、天津是59.8492億元、重慶是36.5005億元,結余最高的廣東省達到了233.8752億元。
從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還能看出,沿海發達省份的失業保險無論是收入還是結余都高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以浙江和江西為例,浙江2011年的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和累計結余分別是64.1957億元和187.3033億元;而江西則是8.2323億元和29.4698億元。
針對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偏高這一現象,褚福靈認為,失業保險基金是一個專項基金,就是用來保障失業人員待遇的,是一個過渡和支持基金,滿足這個需要就是達到目的了,因此根據失業保險“自己統籌、收支平衡”的原則,過多的結余肯定不合適。
報告顯示,從2009年到2011年,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的金額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全國失業保險基金收入923.0747億元,累計結余2240.2118億元。而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1139億元,比2011年增長23.4%,盡管支出451億元,比上年增長4.1%,但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2929億元,比上一年又多增加了將近700億元。
結余應該有度
如此龐大的累計結余該如何使用?人社部勞動保障研究院院長劉燕斌的建議是,相關地區應調整失業險繳費費率,或者擴大失業險的使用范圍、功能。事實上,為了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發揮失業保險制度、促進再就業,早在2006年,原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就發出《關于適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成為試點地區。
按照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具體實施辦法,比如浙江方面將結余資金用來做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據記者了解,在試點的6年間,根據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項目評估組的評估報告,2006年至2012年,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7省、市擴大失業保險基金累計支出682億元。
盡管一些試點地區擴大了失業險基金的支出,可是,根據報告,各地失業基金結余系數水平并沒有得到好轉。
報告顯示,2011年各地指標值(結余系數)相比較2010年出現大范圍回升。以黑龍江為例,黑龍江2010年結余指標值為3.3298,而2011年則為12.5169。發展水平評價為“很差”,得到差評的其實不只是黑龍江。2011年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系數僅上海為“良好”,指標值為1.7328;江蘇和新疆為“一般”,指標值分別為2.9023和2.4769;剩下的省份都是“很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的指標值達到了30.2476,這意味著,青海的失業保險基金今后不再收取也能用上30年
“結余系數高了不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應該有度。”褚福靈分析,失業保險基金是現收現付,收支相抵有一定結余,而結余在一年到兩年比較合適,結余太多就不經濟了,因為企業繳納失業金會增加成本,個人也會增加負擔。他認為,指標值區間在半年到一年比較合適,一年到兩年也還可以接受。
對于統計報告中得出的各地結余資金偏高的狀況,有分析認為,應當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提高失業金以消化過高的結余。褚福靈也談道,目前,失業險費率的標準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有些地區失業人員較少,費率就偏低一點,有些地區失業人員多,費率就稍微高一點。
不能任意提高失業金標準
據了解,當前很多省份出臺了下調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的政策。有媒體報道,江蘇統一從3%下降為2%,其中用人單位應繳納的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從2%下降為1.5%,個人應繳納的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從1%下降為0.5%。遼寧減半征收全省所有參保、繳納失業保險費的企業繳納的企業失業保險費,個人繳費則比例不變。
此外,山東各市也紛紛調整了失業保險繳費比例,例如青島和東營兩市參保單位和職工個人的失業保險繳費費率分別由原來的2%和1%下調為1%和0.5%。
還有一些地區則制定了浮動費率制度。據《清遠日報》報道,從今年7月1日開始,廣州實行用人單位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制度,在目前失業保險費率已下調至企業繳費比例1.5%的情況下,員工就業穩定、年平均申領失業金人數少的企業,繳費比例可酌情下調到0.9%或1.2%,進一步減輕企業參保負擔。此外,深圳在醞釀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制度。
“應當逐步地實行這種浮動費率制度,并形成一個機制。”褚福靈對于試點地區實行浮動費率的舉措表示贊同。他告訴記者,各地累計結余相差較大的原因還在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與收入水平不同也有關系,我們講二元結構,城鄉是二元結構,地區之間也是二元結構,社會保險差距較大,所以提高失業保險統籌層次會遇到阻力。”褚福靈說。
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保險基金在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而在褚福靈看來,統籌層次“當然越高越好,但當前的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還比較低?!?o:p>
“有些地區實現了省級統籌,賬戶就設在省里面,有些地區是市級統籌,賬戶就在市里面,有些地方在縣里統籌,賬戶就在縣里面,當前能統籌到市就不錯了?!瘪腋l`指出
他向記者介紹,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失業保險基金要逐步提高統籌層次,因為最初就是市級統籌,如果要提高統籌層次,就有一個既得利益要重新分配的問題,包括基金的上移。
“養老保險資金量比較大,醫療保險是人人都可能發生,失業是小范圍的,按說是統籌層次越高越好,但目前來講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財政分灶吃飯等一些問題,要把關系理順還需要一個過程。”褚福靈告訴記者。
對于社會上一些提高失業金標準的提議,褚福靈并不完全贊成,他指出,雖然累計結余偏高,但也不能任意提高失業金標準,在他看來,失業保險金的發放也需要適度,能夠達到保障基本生活就合適,“因為失業保險金不能高于最低工資,也不能低于最低生活保障,國家是有這個限制的。”
其實,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偏高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并不簡單的是失業金高與低的問題。近些年,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就業難狀況正逐年加劇,私營企業倒閉后老板跑路不顧員工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外來務工者討薪的中國式辛酸讓無數人揪心。因此,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偏高的統計數字出來后令人五味雜陳。
或許正如相關人士評論的那樣,歸根結底,失業保險基金的大量結余,既不說明我們的失業率很低,沒有人需要領取失業金,更不意味著,我們所有繳費企業都是“生意興隆”,沒有失業情況的發生,而是我們失業保險制度欠缺完善和地方政府部門有意淡化失業及執行制度不規范或不力等多重原因所導致的結果。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