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中旬,我國超過半數的省份出臺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其中福建、山東等9個省份明確今年在全省全面推廣,其余省份選擇一些城市先試點再推開。青海是最早對制度進行實際運行的省份。
大病保險該怎么報銷?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的參保人,將治療費用通過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先報銷,其余的自付費用達到各地規定的起付標準后,再由大病保險報銷合規費用不低于50%的比例。
有專家估計,兩段報銷加起來,實際能報銷70%以上。一些省份文件明確住院實際費用補償比例要達到80%,屬于民政救助對象的,其報銷比例甚至能達到90%。
不受病種限制,實際費用越高報得越多,如此高的實際補償比,制度是否可持續?
政策規定,大病保險的籌資首先利用基金結余。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累計結余1363.78億元。有媒體據此推算,按照人均籌資40元的標準,資金只能應付3年的籌資需求。
實際上,從政策和當前各省方案來看,不存在資金不可持續的問題。
首先,按照指導意見,大病保險的籌資先利用基本醫保基金結余,結余不足的地區在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年度提高籌資時統籌解決。今年已進入一個新的社保繳費年份,很多地方都有結余,少數沒有結余的上調了個人繳費比例,加上中央今年每人每年補助增加到280元,資金比較充裕;
第二,從各地方案來看,籌資水平大多在人均20元左右,起付線也定得比較高,很多地方如山東還設有封頂線,并對合規費用進行嚴格把控,各地已因地制宜設計可持續性制度;
第三,各地一般先試點再在全省推行,如安徽、四川等明確2015年在全省展開,從而使方案不斷完善,更具操作性;
第四,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新農合的職責等,分別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全國現在已經有6個省級地區和另外30多個地市實現城鄉醫保一體化,將來還要加大整合力度。此舉將有助于擴大資金池,從而降低籌資風險;
第五,該政策為公共產品,政策性非常強,承辦的商業保險公司只能是保本微利運行,各地文件對此作了很明確的規定,并對結余基金走向作了詳細說明,有利于基金合理使用,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