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證、教師證、建筑八大員、計算機、各種技術工等各類資格證書快速取證……”
最近,看著不知何時張貼在小區中的廣告紙,張堅(化名)的思緒瞬間飛到了9年前那個夏天。
2005年暑假,即將步入大四門檻的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大四學生張堅,在全力準備考研的同時,選擇了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理由很簡單,“倘若考研失敗,我就要面臨找工作的問題。海關是好單位,他們一旦招聘,我有這個證豈不就有了優勢?”
簡單復習并在一家機構接受15天的培訓后,張堅順利通過考試,將一紙證書握在手中。
今天的大學生,仍舊面臨著和張堅當年一樣的選擇并有著相同的舉動。
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或自習室,或大或小的桌面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輔導資料不時掠過眼前?!岸嗫紟讉€證,找工作的時候有競爭力?!薄皠e人在考,我也想試試。”追問原因,如此表述幾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回答。
來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則在更大范圍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印證。這項共有16030人參加的調查顯示,57.8%的受訪者參加過證書類的考試。43%的受訪者參加過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就業壓力(31.6%)、用人單位需求(31.6%)是參加調查者考證的主要原因。
難有結果的爭論
雖然順利拿到了報關員資格證書,但研究生畢業后真正走出校園的張堅卻堅定地認為自己當年的行為屬于“瞎折騰”。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參加過哪怕一個海關的招聘?!庇浾呙媲?,如今已是一家企業中層的張堅一臉苦笑。
同樣來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在已經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中,超過70%的人表示,在就業中,除了學校的畢業證書以及與所在行業有關的證書之外,其他的證書基本都沒有用到過,87.1%的受訪者在考證上的投入與回報不相符。相對于過高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超過兩成的受訪者認為只學到了皮毛。
對于如此觀點和調查結果,北京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覃兆蓉卻不以為然。
正在準備注冊稅務師考試的她告訴記者,自己不但能夠在備考過程中學到系統的專業知識,為以后更好的工作夯實基礎,一旦考試通過,“單位領導和同事還會高看一眼,認為你愛學習,有能力,收入說不定還會增加一些。”
在覃兆蓉看來,換工作時,證書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耙粋€根本不了解你的單位更愿意看一些客觀的東西。證書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span>
能力才是王道
但覃兆蓉同時承認,證書只是職場人的“幌子”和“敲門磚”?!八淖饔每赡苁菐湍闱瞄_一個不錯單位的門,或者讓同事一開始高看你一眼,但要想真正干出成績,得到認可甚至晉升,大伙看的還是能力、業績?!?/span>
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張吉強(化名)的經歷,對覃兆蓉的觀點進行了證明。5年前,正是憑靠著一疊厚厚的各式證書,他才推開了心儀單位的大門。但進入后他卻發現,實際工作中,不僅證書不再重要,就連學歷、畢業學校等看似很“硬”的東西也開始變得“輕”了起來。“現在大家伙看的是你的品德和能力,有為才會有位,其他的都只是參考。”他告訴記者。
如此經歷和感悟,讓張吉強在得知今年6月、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研究 分兩批取消58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同時部署地方取消地方自行設置的570多項職業資格的消息后感到頗為高興,“早就應該這樣,有必要的還得留,不該有的就盡快取消。讓大伙對待證書能夠冷靜一些,也讓‘考證熱’退退燒。”
“同樣情況下,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我們當然會優先考慮,但我們絕不會把它看作最重要的條件,畢竟證書和能力之間很難劃等號。”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覃廷貴的話,則代表了眾多企業的心聲。
如此觀點,和他多年的人力資源工作經驗密切相關.。覃廷貴發現,很多在應聘時帶著各式證書的人到了崗位上卻被發現是個繡花枕頭,不少沒有證書者卻表現不凡。因此,在對中央取消部分職業資格證書表示熱烈擁護的同時,他建議,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職業資格考試的科學性,提高證書的含金量、可信度,“從而讓我們能夠根據他們是否有證判斷是否有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職業資格認證的吸引力、權威性?!?/span>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