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相當長期的系統工程,應該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行業自律、社會督辦相結合的原則。從實際情況來講,可以從“五個一”方面進行框架設計。
制定一部信用規章。在國家尚未出臺信用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為給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律支撐,可以本著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積極著手制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管理辦法》等規章,明確目標、任務、職責、獎懲等要求,使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用體系建設有章可循。
建立一個信息監督管理系統。以企業“入市”的注冊登記事項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中介許可證申辦的材料為基礎,日常監管和發生(掌握)的信用信息為重點,企業自愿申報的信用信息為補充,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構成覆蓋全部企業的信用管理網絡體系。信用信息監督管理系統可以由企業信用信息征集記錄系統、信用信息查詢系統、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3個子系統構成。
抓好一項企業信用自律管理機制。要重點抓好服務機構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員的培訓,著力增強全員信用意識,培育具有信用特質的企業文化。支持行業協會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企業信用自律機制。結合本地區服務機構情況,確定評估標準,制定評估規程,綜合衡量服務機構的基本條件、服務規范、組織建設、信用狀況、服務業績、社會責任等因素,對服務機構的誠信狀況進行評估。
培育一種誠信的行業風氣。開展多形式、多層面的講誠信反欺詐活動,培育壯大誠信納稅、知名品牌、馳(著)名商標、“重合同守信用”、“無虛假誤導廣告”等商務信譽優良的企業隊伍,宣揚其誠信經營事跡,發揮其誠信示范作用。可以適時選擇反映社會“熱點”的典型違法失信案件,利用媒體公示,使失信者從財產到聲譽上付出高額成本和代價。
推行一批信用管理制度。推行信用檔案制度。建立分門別類的企業信用檔案,記載企業誕生、存活、消亡全過程中涉及信用的信息、事件、榮譽、處罰等信息,為其監督管理活動服務。推行信用身份證制度。以政府部門監管企業信用記錄為內容,信用中介機構評價結果為依據,實行評級頒證制度。推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制度。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建設可以包括:基本信息模塊、培訓經歷模塊、職業經歷模塊、職業信譽模塊、職業能力測評模塊、其他特別記錄模塊等。推行企業信用激勵懲戒制度。對誠信企業,可以對其進行褒揚勉勵,并在資質、證、照年檢和經營檢查等方面進行適當豁免等。對失信企業,一方面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關于限制違法失信者“入市”、經營的規定,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各部門的企業信用投訴舉報網絡。
(來源:人力資源市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