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的不斷進步,世界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或數字經濟時代。網絡經濟或者說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我國自1997年出現第一批電子商務網站以來,電子商務很快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陷入經濟低谷,就業壓力也席卷全球。但是,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看到三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增速不減,一枝獨秀。中國網絡經濟的增長速度保持在年均增速30%,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83萬億元。
第二,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不斷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截至2011年,中國網絡經濟活動累計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超過1000萬,有力緩解了我們面對的就業壓力。
第三,在目前中國社會出現較嚴重的商業信任危機的情況下,網絡經濟在發展中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公信平臺。僅在淘寶網每天就有1800萬筆交易實現,也就是說,至少有3600萬互不相識、從未謀面的人,達成了相互高度信任且有合同保證的交易。
僅從以上三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是中國和世界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個全新事物。在它的后面,包含著重要的商務模式和交易制度創新;包含著可能幫助世界走出經濟低迷的產業和技術創新;特別是包含著形成創業和就業新的增長點的重要因素。
在網絡創業就業、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全面研究其現狀,深入分析其目前存在的問題,科學判斷其發展趨勢,并提出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途徑措施和政策建議,對推動網絡創業就業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創業及就業從廣義上講,應當包括所有與信息網絡直接相關的創業及就業活動。而本課題研究的網絡創業就業,重點是電子商務領域中的創業及就業,是指勞動者個人自行開辦網店(目前大部分是依托互聯網企業提供的平臺),自找項目、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不僅實現自我創業,并且通過合伙經營或雇傭人員帶動就業的一種方式。具體來講,網絡創業就業人員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創業者,即開辦網店的業主(含合伙經營者);二是直接從業者,即創業者本人及其雇傭的從業人員;三是間接就業者,即與網商有緊密聯系并由其經營鏈條直接帶動的其他行業新增的從業人員。
現狀:一是總體狀況:地區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和地級以上城市,分別占抽樣總數的57.4%和85%;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職業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智力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二是運營狀況:申批程序上,賣家只需經過用戶注冊淘寶賬號等程序,幾小時內就可以免費開店;資金籌措上,以工商銀行佛山支行網商微型企業貸款“易融通”和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貸款為代表,實現了金融創新;物流渠道上,已建立了以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機結合的社會化物流配送體系;生產經營鏈條上,已形成了小前端、大平臺、富生態的“信用、支付、物流”電子商務生產經營鏈條。三是創業主體狀況:年輕人是網店創業的主力軍,男性居多,已婚者居多,分別占76.6%和占60.2%;教育背景,高中/技校/中專占33.4%、大專占29.2%、大學本科占19.7%;人才需求,對電子商務營銷、管理、技術和法律人才的需求迫切,分別占81%、34%、34%和20%。網絡創業者認為,網絡創業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利潤、又結交了朋友,找到了樂趣。
特點:具有靈活性:即就業方式靈活,就業彈性大、門檻低,創業成本小、范圍廣、不受城鄉地域限制。具有公平性:青年、婦女、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皆可創業就業。具有智能性:具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特點。具有衍生性:帶動了網銷、客服、美工等職業,新創了軟件、物流、支付等網商服務業崗位,帶動了其他生產、加工、包裝等行業快速發展。具有自治性:即網商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各類商盟自定網規和網民參與評價相結合的機制已開始確立。
趨勢:網絡創業就業發展速度、規模和效應將不斷提升。未來5-10年,網絡技術將是社會與經濟變化的主要技術性驅動因素,電子商務發展對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不僅促進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在交織中融合創新,并孵化出新的商業體系與規則;網絡創業服務將更趨個性化、品牌化和精細化;網絡創業創意和管理將更趨專業化、高端化和智能化;網絡商務服務的誠信度將逐步得到提升;網絡創業將促進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質量不斷提高。
五個主要問題:一是網絡創業在面臨激烈的競爭,上下游擠壓生存空間,小微企業生存環境不寬松的情況下,缺乏公平創業環境,且尚無統一的網絡創業規范;個體局部的偽劣欺詐魚目混珠現象,干擾整體健康發展。二是缺乏國家統計標準和相應的統計,難以掌握整體情況;認證手續繁瑣,且認證信息不暢。三是缺乏公共服務,且未與社保體系全面接軌。四是缺乏創業技能,且目前的電子商務教育培訓與創業需求脫節,導致運營管理能力總體較弱,營銷推廣能力總體不高。五是缺乏整體扶持政策的支持,特別是缺乏資金、稅收優惠政策和場地的支持。
五個深層次原因:一是網絡創業仍處于初始階段,許多問題只能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逐步得到解決。二是面對網絡創業就業的迅猛發展,政府相關部門缺乏思想準備,原有政策和管理方式有些又不適合網絡創業企業的特點。三是現有創業就業政策的局限有待突破,我國當前的創業扶持政策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設計的,還尚未運用于網絡創業。四是網絡創業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審批和許可證制度過嚴,創業融資和場地仍屬瓶頸。五是網絡平臺自身的經營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尚未建立健全。
一是具有引領經濟轉型,促進新經濟發展的動力:既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動產業升級換代,又能促進新型經濟發展,帶動綠色經濟騰飛;既能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拉動內需擴大成效,又能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帶動中小企業開拓國外市場。二是能有效拉動就業,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既有利于促生新的職業崗位,擴大就業規模,又有利于轉換就業觀念,優化就業結構,創新就業模式,增加智能型就業;既有利于促進公平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又有利于創業就業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本、貨幣資本向知識資本轉變,由傳統方式向綠色方式轉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網絡創業改變了傳統的剛性而狹義的崗位就業,主張的是一種彈性而廣泛的社會就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變性和流動性;網絡創業增加了就業市場選擇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個性化,將工作家庭化成為現實,使人們紛紛從工廠和辦公室走出來,帶來了就業方式的革命;使勞動和閑暇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工作和生活質量得以真正提高,從而真正提升勞動者幸福指數。
指導思想:一是主張“高看一眼”,作為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新的增長點,大力鼓勵支持發展。二是堅持“放水養魚”,沿著放開搞活的主線,逐步進行規范。三是致力“鑄造金身”,將提升從業者素質和擴大創業規模相結合,將優質誠信經營服務與行業健康發展相結合。四是推動“創新格局”,尋求互聯網經濟發展戰略、創業模式、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責任的有機融合。
工作目標:一是擴展規模和提高質量:在新增一大批網絡創業實體的同時,全面提高網絡創業主體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升網絡創業就業質量。二是擴延政策和創新制度:形成鼓勵支持網絡創業就業的政策體系和管理服務制度與措施。重點是把現行的對實體的創業優惠政策延伸擴展到網絡創業的個人和企業。三是搞好保障和確保權益:完善網絡創業就業保障措施,確保網絡創業就業者合法權益。四是填補空白和納入盤子:形成網絡經濟發展和網絡創業就業計劃,并納入到經濟發展規劃和促進就業規劃的大盤子。
一是加強對網絡創業者、網絡企業、地方政府部門典型經驗的研究,并進行宣傳推廣,對網絡創業就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路徑進行梳理。具體做法是:對勞動者個人和群體網絡創業的歷程和成果進行總結、研究,宣傳其奮斗經歷,弘揚其創造精神和誠信品德,以典型引路,起示范帶頭作用;對淘寶網、當當網、亞馬遜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為數以百萬計的創業者提供創業就業機會應予以鼓勵和表彰,對其提出的就業發展戰略和搭建網絡創業平臺所形成的模式和機制予以充分肯定并宣傳推廣,對其加強管理方面的經驗措施和構建的新商業文明進行宣傳推廣;對杭州、義烏、金華等地先行制定實施的一些促進網絡創業就業發展的地方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予以充分肯定,特別是對其在認證放寬、場地支持、資金補貼、技術信息服務和社保覆蓋等方面的經驗措施,加以大力宣傳推廣。
二是健全網絡創業認證制度,建立相關統計體系:人社部門應與商務、工信、統計、工商等部門加強協作,協商建立健全網絡創業就業認定標準、程序和統計制度,開展全國性統計和分析。
三是針對擴展網絡創業就業的要求,對現有就業政策進行充實完善。將現行的積極就業政策和對實體經濟的創業扶持政策向網絡創業就業延伸:放寬經營范圍,解決好經營場所問題,允許在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場所進行網上創業;提供資金、信貸支持政策和稅費減免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對具有成長潛力的網絡創業進行投資,對符合條件的網絡創業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給予稅收優惠和社會保險費補貼,對科技成果轉化或文化創意類項目給予創業資金補助或貼息優惠。
四是強化網絡創業教育培訓,提高網絡創業人員素質能力。建立網絡創業培訓基金,對網絡創業培訓給予補貼,利用現有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開辦網絡創業培訓,并鼓勵有條件的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或企業開展網絡創業培訓,全面提升網絡創業者的經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能、文化素質和職業操守。
五是大力拓展各領域網絡創業就業渠道:一要拓展大學生網絡創業渠道,加強相應的指導和幫助;二要促進網絡創業向農村地區、不發達地區擴展,推動創業就業規模擴大;三要促進網絡創業向第二產業、實體經濟擴展,推動創業就業質量提升;四要促進網絡創業向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擴展,培育發展新的創業就業增長點。
六是強化網絡創業就業的指導和服務:一要強化各級就業工作部門對網絡創業就業的組織領導和服務;二要為網絡創業者提供信息網絡平臺、技術支持、信息服務和銷售渠道幫助;三是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建立網絡創業就業管理服務平臺。
七是營造網絡創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提升網絡企業的誠信度:建立完善國家網絡創業經營信用評價和監管體系。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網絡信用管理、特殊電子商務業態的市場準入、商業秘密保護等領域,加快制訂出臺有關法規、政策。嚴厲打擊依托網絡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傳銷、詐騙等行為。全面提升網絡企業經營的誠信度,促進網絡創業規范有序發展。
八是逐步納入國家和地方規劃,并形成相應管理體制和機制。把網絡創業就業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規劃;按照支持發展、逐步規劃的理念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研究網絡創業就業規律和特點,建立相應管理體制和機制。
(來源:中國就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