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6月底前確定的新農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統一管理歸口問題,可能要延后。
“在6月底前可能無法公布,目前還沒有最終定論,仍在謹慎研究中,確定的時間可能要后延。”一位接近國家衛計委的人士說。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通知中要求,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需要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
新農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三險整合已經箭在弦上,但如何更好地讓直接關系到老百姓受益的三險發揮更大的作用,歸屬權目前尚無定論。而在
“衛計委、人保部管理各有利弊,人保部管理最大的困難是專業、信息劣勢,衛計委管理最大的困難是輿論認為衛生部門既管供給又管需求,有利益輸送之嫌。”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李珍說。
醫保歸屬權的遲到,或源于這樣的糾結。而公眾所關心的利益點,無非是如何能更好地控制衛生總費用,以及如何能夠更多地讓公眾受益于醫保資金。
李珍贊成大衛生管理體制,她表示,衛計委在協調上有天然的優勢,但前提是醫療服務供給的管辦分離。“中國大衛生模式利大于弊,有利于健康目標的實現,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比人保部更容易做到,可以提高公平性和效率”。
目前城鎮職工醫保管理主要強調醫療保險基金平衡問題,一方面隨意擴大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另一方面簡單地核定“總額包干限額”,造成醫院接收醫保病人越多,反而可能要承擔更多醫保結算損失。醫院則采取應對手段,盡量少收醫保病人。二者博弈的結果是患者費用負擔不一定減輕,但就醫更加困難。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表示,當前頻繁出現的醫患糾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醫療保險政策及對醫療服務的不合理制約造成的。醫保的不合理管控,加劇了老百姓在好的醫院看不上病、拿不到藥。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蔣中一則表示,醫保的合并,應該考慮如何構建健康體制的問題。“我個人希望是由衛生部門來管醫保,一個地方的衛生局長說新農合交出去之后,不用去考慮健康問題、公共衛生問題,只要考慮醫療機構的發展問題就可以了,如果社保花超了,社保去想辦法。”
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經濟教研室主任高廣穎則稱,城鎮職工醫保的個人賬戶,特別浪費,利用率不高,就像超市一樣,資金浪費嚴重。從世界的趨勢,規律是融合到一起,無論是歸屬衛生部還是人保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從國際上看,醫療保障制度的管理,正在逐漸脫離社會保障管理,融入醫藥衛生管理體制。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