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今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面對這種現狀,一方面是畢業生們需要調整心態積極應對,另一方面還需要企業、家庭、社會給予更多引導和支持。
招聘量確實在萎縮
“我不想被天天逼著干活,希望企業能尊重我的個性和需求,為此,我更青睞歐洲的企業,5點不到就來排隊等候進場,希望能親眼見識一下企業高管的管理之道。 ”這是一位求職大學生的心聲。但他很失望,招聘會上的歐洲企業并不多。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分析,大學生就業形勢與前一年的經濟形勢相關,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收緊,跨國公司招聘量有所減少。此外,許多互聯網相關公司需要“慢慢消化”此前招聘的新人,會“暫時凍結”招聘計劃。
陳天翔是暨大金融學的學生,目前已拿到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offer。但他并非是通過校園招聘的方式,而是參加了安永5月份就開啟的選拔試。陳天翔表示,今年的就業形勢并不樂觀。特別是四大投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及國內銀行,已普遍存在裁員的情況。之所以還要往內招人,并且該有的排場一點沒少,原因在于企業想要借助校園招聘來進行品牌建設、樹立良好形象。像寶潔公司,雖然今年招聘量下降,但宣傳方面卻做得比往年更好。
研究生、本科生互道艱難
面對研究生就業壓力大這一問題,南京某高校就業中心負責人認為是因為這幾年研究生持續擴招。 “四五年前,研究生的就業相對較容易,沒有太大壓力,但這幾年研究生總量大幅增加,加上全球經濟形勢都不太好,導致市場用人需求不好。”
但一位本科應屆生卻認為,今年出現的就業難很大程度上與研究生增多有關,研究生也壓縮了本科生求職的空間,“研究生都不稀奇了,本科生的空間就更小了”。也有畢業生認為,就業難,難在用人單位的要求與學校教育脫鉤,“用人單位需要我們具備的一些技能,在學校我們都沒學過,也沒接觸過,硬條件把我們刷下來了”。
新生代大學生求職心態更需引導
石家莊科技信息職業學院就業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說,現在90后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都寵得很,一般都吃不了苦,他們期望中高薪、對口、舒適的工作崗位與現實肯定會有落差,這就需要學校的正確引導,雖然我們學校在平時做了許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從招聘會看,今后還需要繼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力度。
但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認為,作為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出生的“90后”大學生,他們處在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和家庭成長環境使得他們有條件去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從而成為多才多藝的“90后”新青年,所以,他們不一定根據自己的專業找工作,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這種多元化的職業興趣和多樣化的擇業方式體現了我國社會的進步。
面對這種情況,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了適應大學生的轉變,比如不少公司會在校園招聘淡季走進校園做公益。“未來幾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要面臨這樣一群新生代大學生,他們衣食無憂,對工作的忠誠度比父輩要弱些,他們更看重生活質量與精神世界,講究生活與工作平衡等。”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