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企業的用工需求逐年加大,隨之而來的企業“招工難”問題也日益凸現,人力資源短缺、職業供求結構性矛盾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這其中有人口老齡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勞動者就業取向方面的原因。整體上來看,主要原因是人力資源市場調節和資源配置的作用發揮不充分。
具體來說,我市人力資源市場在促進勞動者自由合理流動、促進企業和勞動者實現有效對接、提高勞動力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等方面存在“短板”。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城鄉人力資源市場融合不緊密,區域間的公共就業服務有差異,服務內容不完善,服務手段不全面等,都是制約我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發展的“瓶頸”。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為我們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市場體系指明了方向。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不僅適應經濟形勢發展需要,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要以統一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為突破口,以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為重點,以增強市場機制的活力為核心,以構建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為基礎,推動統一規范、更加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為推動襄陽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萬億工業強市服務。
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就要優化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場所布局,確保市場主體就近就地獲得公共就業服務。我市城區人力資源市場的作用發揮極不平衡,市區僅有一家鄂西北人力資源市場,城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場所均未建立,一些基層人力資源服務場所也存在布局不合理、無服務場所的情況。在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上,要進一步推動服務場所建設,合理布局服務場所,強化就業服務能力,增加就業服務網點,補齊公共就業服務在場所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
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就要打破城鄉壁壘,建立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市場。國家政策體現了市場就業、平等就業的原則,但現實中,城鄉人力資源市場還沒有從根本上融合,農村人口參與人力資源市場有限的競爭,大多在待遇相對較差或勞動強度較高領域、缺乏社會保障的崗位從業。在實現城鄉就業統籌的進程中,大力推動城鄉人力資源市場的一體化建設乃是重中之重。要按照建立“功能完善、機制健全、運行有序、服務規范”的現代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要求,為廣大勞動者尤其是農村勞動者創造公平、有序的就業環境,促進農村勞動力有效地向非農產業轉移,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最終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
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就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理念,運用現代化手段,推動就業服務共建共享發展。推動共建,就是搭建網上自助平臺,提高公眾參與共建水平,實現招聘求職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實現共享,就是建立全市統一的信息發布系統,就業信息與電腦終端、移動終端、數字電視、服務場所“四連通”。努力打造統一規范、統一標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互聯互通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平臺。
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就要拓寬就業服務領域,提供更多的服務品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要營造更好的用工環境,更合理有效配置人力資源,補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總量不足的“短板”,為人力資源的成長、管理、開發、流動提供精準服務。制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規劃,興建人力資源產業園,引進全國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帶動我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以此來推動我市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拓寬領域、提高效率、改善服務。
此外,按照《就業促進法》的規定,政府要明確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方向、目標和任務,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區域一體化和服務一體化,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