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6期
中國共產黨的黨員標準是對黨員提出的條件和要求,是規范和約束黨員行為的基本尺度。90多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黨員標準,始終根據自身地位和任務的變化,不斷嚴格黨員標準,切實提高黨員質量。
建國之前強調黨員要做“群眾模范”
1929年12月,為解決在農村環境中保持黨和紅軍先進性的問題,毛澤東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上起草了《古田會議決議》,提出入黨的五個必備條件,除了強調政治觀念、犧牲精神外,還特意增加了“沒有發洋財的觀念,不吃鴉片不賭博”等具體條款。當時,許多從農村入伍的戰士和從舊軍隊起義投誠的官兵是抱著“當兵吃糧”“炮聲一響,黃金萬兩”等思想參加紅軍的。因此,自覺克服“發洋財”的思想、去掉抽鴉片和賭博的惡習,這些標準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與舊黨派舊軍隊劃清了界限。
嚴格黨員標準,中國共產黨把這一原則作為增強戰斗力的一條重要方法,并將之貫穿黨的各個歷史階段。1939年5月30日,時任中組部部長的陳云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一文中,根據黨的性質和當時的任務,比較完整地提出了共產黨員的六條標準。這些標準把“終身為共產主義奮斗”作為黨員標準的核心內容,也第一次明確提出黨員要做“群眾模范”的要求,為千百萬要求入黨和已經入黨的先進分子的自覺鍛煉和努力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黨員隊伍在短期內迅速擴大,若不能及時加強對新黨員的教育引導,使之端正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勢必會影響整個隊伍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黨的事業繼續向前?;诖?,時任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撰寫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列舉了黨員需要鍛煉的六個方面的修養。中央政治局于1939年8月25日作出《關于鞏固黨的決定》,提出黨員發展工作“求精不求多”。1940年10月1日,陳云在黨內刊物《共產黨人》上發表《鞏固秘密黨的幾個問題》,明確提出“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黨員標準、黨員質量、黨員修養,三者融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石。
建國之后強調“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
1951年2月,毛澤東在起草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中,號召要通過“普遍進行關于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使所有黨員明白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時隔一個多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召開,劉少奇作了《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的報告,提出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
這兩次會議的召開有著強烈針對性——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各級黨組織突擊發展了一大批新黨員。到1951年初,黨員數量已達580萬。在發展黨員過程中,有的地方沒有實行嚴格的控制與檢查,致使一些思想落后分子也被吸收到黨內。與此同時,一些老黨員則認為革命勝利后任務已“完成”,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劉少奇指出,中國革命勝利后,新的更偉大更艱苦的革命任務已經被提了出來,因此,今后共產黨員必須比過去具有更高的條件,才能擔負這些任務,否則是不能擔負這些任務的。
為了保持黨的純潔性、繼續提高黨員質量,黨中央采用批評——教育——清退的途徑進行整黨:先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考察每個黨員的歷史和現實表現,對不符合黨員標準的進行教育和改造,“對于經過教育仍不夠條件的黨員,作出適當的結論,指出他們不夠條件,并請他們退黨,這是必要的”。1951年至1953年,有23.8萬名“各種壞分子和蛻化變質分子”被清除出黨,9萬多人不夠黨員標準自愿或被勸告退黨,黨員質量和數量得到雙重提升,有效增強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凝聚力。
新時代共產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做一名新時代的合格黨員,應確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這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要經受時間和挫折考驗的,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應具有不斷地堅定理想信念的素質,能夠把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同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統一于自己的工作、生產的實踐。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把為人民服務始終作為自己理想的起點、信念的支點。堅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牢記黨的宗旨,把實踐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際行動實踐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章中把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作為共產黨員的一項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共產黨員要成為學習的模范,不但要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要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一靠學習,二靠實踐。要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鉆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為本職崗位上的內行和能手,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時代里更好的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共產黨員在某時做到合格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嚴格用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認真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毫不動搖地跟黨走,使自己成為一名經受得起任何考驗的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