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人才中心流動黨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記錄
★★★
《寫在72小時之后》
——一名旅居德國的中共黨員參與防疫志愿服務自白
大家好!我叫關玥,現居德國,來德十余年,目前在當地理工大學及高中教授中文。我想把最近所見、所聞、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這段時間新冠肆虐歐洲,德國感染人數已過兩萬,各方壓力頗大。特別是醫療機構,本身就缺少醫護人員,非常時期,瓶頸問題更加突出。這與德國醫療體制及政策有關,我們無法改變,暫不討論。再有一個是早期德國民眾包括政治決策者觀念上的不重視。從一開始與流感相提并論,信心滿滿,張口閉口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到后來松口表示密切關注新冠的發展,預測最后會有60%到70%的人會感染,(所以,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覺得感染了也無所謂正好得到抗體,這種自殺式的想法實在無法理解)再到現在關閉邊境,公共生活一律取消,大學推遲開學,學校、幼兒園關閉,官方建議國民減少外出,避免社交,要求嚴肅看待新冠,并表示有可能采取更強硬的隔離措施。3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第一次在非新年時期發表電視講話,稱德國正在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最后,舉一個德國新冠感染人數的例子,大家可以自己看發展趨勢:3月10日,累計確診1220例,新增152例;3月20日,累計確診17706例,新增2110例!!!(數字來源:https://www.coronazaehler.de/)
北航德國校友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互幫互助、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看到德國感染人數急劇增加以及對德國醫療體系的了解(其實更多的是擔心),幾位校友會的成員再也坐不住了。3月15日下午,大家在網上召開了緊急會議,成立了新冠危機工作小組,確定了工作目標,完善了工作流程,分配了各個成員的任務。大家首先確保德國醫療機構不癱瘓,防止醫護人員大面積感染,保證防護用品儲備充足。為此,所有抗疫的志愿者被分入物資采購組、防護信息收集組、信息翻譯組、語言校對組和信息技術組。由于平時工作原因接觸到大量德國友人,所以,我負責組建語言校對組。該組成員一律為德語母語者, 語言書面表述能力和理解力較好 ,責任心較強。
北航德國校友會微信群截圖
15日晚,成員確定,組建完畢,整裝待命。考慮到有些組員沒有微信,所以分別設立微信團和WhatsApp 團,兩團同時進行,提高效率,但在溝通和交流方面增加了不少壓力,戰疫時期,這點困難算什么呢!與此同時,信息收集組也得到了大量由國內一線醫護工作者發來的關于醫療機構新冠病毒的防護經驗資料,再次感謝他們的無私分享。
16日一早,信息收集組成員召開網上會議,對資料進行甄選,并陸續發往翻譯組,進行中譯德或中譯英的翻譯。16日中午,我負責的校對組收到了第一份德語翻譯。因為是為一段中文視頻添加德語字幕,所以,我先觀看一遍視頻,同時進行一次中文旁白的檢查,確定無誤后,分配任務,規定完成時間,避免拖拉。下午,和校對組組員溝通,解答翻譯里出現的疑點,對于專業詞匯上網查資料,爭取最大程度上用詞準確,語言表達流暢。收到校對好的文檔后,我再次進行檢查,然后,轉發信息技術組對視頻添加字幕,保存,上傳。有時候,因為畫面需要還要對已經校對過的翻譯,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再換一種表述方式。前前后后,反反復復,真不要小看一個德語視頻字幕背后的工作量。
關玥參與的防疫志愿翻譯服務相關截圖
3月17日早晨,翻譯件陸續發到校對組。工作壓力漸大,分配完任務,考慮到下午還會有譯文,決定擴充成員,尋找后備力量。一天的時間就在對接各項任務、溝通、查詢資料、修改文檔中度過,算下來工作時間超過14個小時,家人笑道:“手機粘手上了。”原來,手機控也不是好當的。
3月18日下午,校對工作漸漸收尾,技術組完成了最后一個文檔的保存及上傳。
3月19日德國各地的醫療衛生部門收到一封帶有全部文檔鏈接的郵件。
北航德國校友會免費公開全部資源,希望在戰疫中助一臂之力。白衣天使救護生命,我們攜手保護這些天使!
翻譯相關資料截圖
在這次行動中,每位志愿者馬不停蹄、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大家知道,這些一手資料早點發出,醫護工作者就早得到保護。校對組是連接翻譯組和技術組的橋梁,每位組員又都是德國友人,這就為溝通方面增加了難度。但他們很受感動,感謝協會及時組織了這次行動為德國的醫療系統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他們也積極配合這種強節奏。總體來說,各組銜接流暢,組內工作順利。
在這72小時里,我沒有看到超人和蝙蝠俠,看到的是這30多名志愿者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前行!
英雄就是在危機時刻每一位挺身而出的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扛起重任之石。他們不分年齡、性別、國籍、膚色、宗教信仰。
英雄就在我們當中!
黨員簡介:
關玥,北京人,2004年入黨,現為中科院人才中心出國黨員支部黨員,作為長期居住海外的中共黨員,該同志能夠及時加入支部黨員群,保持與組織的聯絡,委托家人按時繳納黨費,抗疫期間,參加志愿翻譯團隊,力所能及地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