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12期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習近平
戰勝貧困、實現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愿,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馳而不息、響鼓重錘推進脫貧攻堅,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向貧困發起總攻,書寫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減貧史詩。
脫貧攻堅,利在人民。
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紫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我國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布,涉及22個省區市。其中,貧困縣覆蓋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區74個縣都是貧困縣。當時,全國貧困縣的面積總和占國土面積一半,全國大約每三個縣中就有一個是貧困縣,完全沒有貧困縣的省份只有9個。
從2016年開始,我國貧困縣逐年脫貧,退出數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連續7年來,我國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
今年初,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截至11月23日,這52個縣全部脫貧摘帽,兌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脫貧攻堅是動力之源,也是希望之火。
脫貧只是第一步,如何讓脫貧成果長久鞏固,是今后工作的重點。
一要總結脫貧攻堅經驗,形成長效發展機制。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在鞏固脫貧戰果的同時,將脫貧經驗匯聚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實現全脫貧、不返貧,實現高質量脫貧,讓脫貧攻堅的成果經得起人民和歷史的考驗。
二要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扶貧先扶志,要真正擺脫貧困,就要從根源上清除致貧陋習,在號準貧脈上下足功夫,力求對象精準、產業精準、方式精準地高質量扶貧,深刻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鼓勵能人鄉賢先行探索致富之道,通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景光明。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中國加油!
微視頻:沖鋒,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微視頻:習近平扶貧下鄉入村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