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講)
【黨史故事】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午在北京開幕。鄧小平主持開幕式并致開幕詞,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嶄新命題,回答了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走什么樣的道路這個重大問題,成為指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
大會通過了胡耀邦代表中央委員會所作的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提出了全面開創新局面的奮斗綱領。大會確定的黨的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大會提出,從1981年到20世紀末,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斗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即由1980年的710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8萬億元左右,使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大會還在提出經濟建設目標的同時,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戰略方針。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要求,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也標志著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化。
大會通過了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新黨章明確了黨員的八條義務,規定黨中央不設主席只設總書記,由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政治局常委會和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中央和省一級設顧問委員會作為新老干部交替的過渡性機構,確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則。
黨的十二大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后,按照黨章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實現了制度化。

